再谈IPD中的客户洞察
全文共2023字,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。
过去一年罗兰格咨询研究了13家实施IPD变革但效果不理想的企业,发现,其实实施IPD之所以不尽人意甚至失败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:只是进行了流程模板的梳理,并没有赋能。 大家都知道要去罗马,但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罗马。这样的IPD变革无异于买椟还珠。 譬如,企业上IPD后知道以市场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新,那么该如何洞察市场,找到客户痛点,并不清楚,于是仅凭直觉就急忙开始研制新产品,这种行为无异于戴着眼罩开车,不成功是必然,成功是偶然。这也是学华为着众,成功者少的原因。
一个实施IPD的灯具研发总监这样对我讲:开始实施IPD,咨询机构告诉我基于市场进行产品创新,我很兴奋,跑了1个市场后,见到我们经销商,他滔滔不绝的告诉我需要什么产品,我听后很兴奋,我想终于知道开发什么产品了。
但是我又跑了四五个市场后非常沮丧,不知道开发什么产品了,因为大家讲的都不一样,还有很多是矛盾和相反的……
很多公司的调研往往是存在“捞一笔”想法,简单直白的问客户需要什么,或者设计很多引导性的问题,指望用户告诉需要什么样的产品,痛点在哪里,然后据此开发产品,然后就能大卖。
这往往是初为产品经理的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关于此,亨利福特说过经典话:如果你问客户需要什么,他永远都告诉你他需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。
洞察而非简单调研。那么什么是洞察,洞察的英文单词是“insight”,它的词根含义是“往里面看”,透过现象去看到本质,这才叫洞察。
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会指望客户告诉自己开发什么产品,而是会深刻理解用户的环境和痛点,去拷问,推理和判断,从而确定客户的痛点。
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洞察的一个很好的案例。
(罗兰格市场洞察方法论VOC 6个重要元素)
故事发生在丹麦哥本哈根,那个年代的通信技术不像今天,电话打过来还没有“来电显示”,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对方的号码——在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,在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。
有一天,消防员艾瑞克接到了电话,电话那头是一个老太太虚弱的声音,她显然已经处于某种非常危险的状态。
老太太:请救救我,快来救救我。
艾瑞克:你能不能告诉我,你现在在哪儿?
老太太:我不知道,我头晕。
艾瑞克:那你看一下你家的电话号码本,随便报一个电话给我。
老太太:我不知道电话号码本在哪儿,我现在已经动不了了。
艾瑞克:你叫什么名字?
老太太:我不知道,我不记得了,我的头刚才被撞了。
艾瑞克:不要急!你告诉我,现在你能看到什么?
老太太:我只看到窗户外面的楼房,还有街灯。
艾瑞克:你的窗户是什么样的?
老太太:是长方形的。
显然,这是一个很危急的情况,老太太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,艾瑞克通过搜集这些碎片的信息,判断老太太是住在城区而不是在郊区,并且是老城区,因为新城区已经不用那种很窄的长方形窗户了。
但是,即便他知道这些信息,也没办法像现在的消防局一样:接到一个电话,大屏幕立刻就能显示打出电话的位置。
艾瑞克知道,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这个老太太,否则她的生命就有危险。
如果你是艾瑞克的话你会怎么办呢?
艾瑞克提出了一个方案,并且得到了领导的同意:消防局立刻派出10辆消防车,每辆消防车都拉响消防警报,分头在老城区里转。
艾瑞克则继续在电话里和老太太保持联系。
艾瑞克:你房间里的灯亮着吗?老太太:是亮的。
艾瑞克:你什么都不要动!把听筒放在电话机旁边,什么事都不用做!
电话那端安静了下来,忽然,艾瑞克从电话里听到了消防警笛的声音——是在老街区转的那10辆消防车之一。
艾瑞克马上要求这10辆消防车依次关掉警笛:
第一辆关掉之后,警笛声还能听见;
第二辆关掉之后,警笛声还能听见;
……
第六辆关掉之后,电话里安静了。
显然,第六辆消防车已经在老太太所在位置的附近了,甚至很可能已经到了老太太家的楼房前面,但是,消防员们还是不能确定老太太住在哪个屋里。
这时,艾瑞克要求第六辆消防车的消防员拿出扩声器对周围的人喊话:我们正抢救一个处于危险当中的病人,听我的指挥,马上关掉你家的灯!
所有的窗户一下子都变黑了,只有一个窗户是亮的——那一定就是老太太的屋子。
后来,消防员及时找到老太太并把她送到了医院。
启发 :
不要指望着消费者告诉你需要什么,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就像在这个故事里的报警的老太太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一样,所以需要产品经理去探究,去洞察。
格局决定终局,思路决定出路。产品应该被设计成什么样,这不是消费者的责任。
不要指望着客户告诉你开发什么产品,轻易得来的爱情往往不是真爱,轻易得到的需求往往也不是真正的需求。
如果你询问客户想要什么,并据此设计你的产品,则将面临开发过时产品的风险。
产品经理要像艾瑞克一样,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,一步步去探究,去拷问,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爆款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