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D漫谈(七)华为是如何进行IPD变革的——华为的冬天
为什么很多企业学习华为IPD的败多成少?
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:
1
一是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,有些咨询顾问基于能力或经验限制,在给企业传授IPD的时候形在神不在,譬如把PDT经理当成管控项目的项目经理,把以客户为中心的为业务服务的流程,变成了一堆“管控”流程的表格,当然以失败告终。
2
第二,IPD是一场变革,而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。企业并没采取科学的变革
方法论进行变革,变成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”的尴尬,变革的动力被变革阻力抵消,最后以失败告终。
关于第一点企业关键是选好咨询顾问,如:有没有在华为真正践行过IPD?有没有实施IPD的成功经验?咨询顾问的逻辑和思路是否清晰?
关于第二点,要讲科学的变革方法论。仅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足够的,得有变革的方式方法。在这里和大家主要交流第二点——变革的方法论,因为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变革的时候,是因为没有掌握变革的方法论导致的失败。
约翰·科特是世界顶级的顶级企业领导与变革领域权威,33岁即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,他提出了著名的变革的方法论——变革八步法:
第一步是建立紧迫感,约翰科特还专门为此写过一本书叫做《紧迫感》,在里面
有这样一段话:“我曾经屡次被人问起一个问题:“人们在试图进行变革时所犯的最大一个错误是什么?”我再三考虑,最后决定对此的回答:他们没有在足够多的人当中建立足够强的紧迫感,把它当作跳板,向某个新的方向奋然一跃。”
在和企业进行IPD辅导的时候,为了使企业意识到建立紧迫感的重要性,我经常让他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“想象一下:你住在 37楼,在你家阳台有个宽30厘米的木板通向对面的阳台,现在我让你爬过去,你会不会爬?”
大家纷纷摇头,说:“爬过去有什么好处吗?张老师?”“爬过去有5万人民币,爬过去就是你的了!”我说。这个时候大家继续摇头;“假如对面有50万,可以付个房子首付了,爬过去50w就是你的了,你爬不爬?”
这时有些人开始犹豫,有些人缓缓举起了手,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摇头;
“好,现在对面阳台上一分钱都没有,但是你的阳台上着火了,爬过去能得救,不爬就会被烧死,你爬不爬?”我继续问大家。
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说:“爬!”。
“这个时候对面阳台可是一分钱都没有。” 我再次提醒大家。
“没有也爬。”大家说。
“可是,刚刚给你们50万的你们都不愿意爬啊?”我问
“这次不爬就烧死了。”大家回答。
是的,这就是紧迫感的作用。没有紧迫感的时候,即使前面有很多的利益等着大家,但是大家还是在犹豫、彷徨,没有勇气爬过去。但是一旦有了紧迫感,“着火了”——不改变不行了,火烧到屁股后面了,这个时候即使前面没有任何利益,大家也会纵身一跳。
生活中很多人减肥,戒烟也是这个道理。你给他讲再多好处,往往也不为所动,烟民还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反例出来。但是某一天医生很严肃的告诉说:如果你再不戒烟,你的整个肺将来都要被切掉,只能依靠呼吸机来呼吸,这个时候这个人一定能够把烟给戒了。
这就是约翰科勒所讲的:朝着某个新的方向,纵身一跃。
华为的任正非深谙变革之道。
2000年,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,再创新高,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,任正非却在华为内部各种场合大谈危机和失败。并且写了著名的文章《华为的冬天》,劈头盖脸一瓢冷水:
“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,如果有一天,公司销售额下滑、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,我们怎么办?
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,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,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。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。而且我相信,这一天一定会到来。
面对这样的未来,我们怎样来处理,我们是不是思考过?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,盲目乐观,如果想过的人太少,也许就快来临了。居安思危,不是危言耸听
业界对任正非发此文的背景非常不解,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,也有人说任正非是“作秀”,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……
其实当时的背景是任正非在为华为的IPD变革营造紧迫感。
这就是领导的智慧。
那么你在公司实施变革时候,有没有营造紧迫感,你是如何营造紧迫感的?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luolanger.com/guandiandongcha/5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