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进攻:当我们说学华为时,我们要学什么?
在上周文章里,我们讲了彼得·德鲁克先生的一段话:一家公司,特别是一家享受成功多年的大公司,无论何时陷入困境,人们都会将其归咎于行动迟缓、骄傲自大、官僚主义盛行。好像是那么回事,但是这样的答案十之八九不靠谱。一家公司仅仅在昨天还是超级明星,今天却发现自己停滞不前,士气低迷,深陷困境,甚至还面临一场棘手的危机,发生这样的危机,根源很少在于做事情的效率太低,甚至不在于不正确地做事情,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,只是徒劳无果。
在咨询中发现现在国内企业学华为也是一样的:现在国内企业的短板在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,早已经不在产品实现能力。国内现在存活下来的企业产品的实现能力都不弱(因为差的已经被市场淘汰了)一个产品不要被中国企业看到,只要被我们看到,我们都能做出来,而且还做的比你好一些。但问题的关键是不知道做什么?客户的需求是什么?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的?现在的短板是洞察市场、产品规划、产品定义、产品创新能力等。所以产品规划没有一点点的前瞻性,往往是市场上热浪已经扑倒脸上,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大卖,才从销售那里得到消息,急匆匆的命令研发说:快快快,三个月出产品!
别人花两年时间开发出来的产品,你三个月怎么能出来呢?出来的东西也是马马虎虎的产品,到市场上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根本没有优势。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产品,因为进度压力,跨部门间盾和冲突肯定比较集中,于是企业认为自己开发不出好产品是因为跨部门协调不畅,扯皮,官僚。
加上国内一些咨询公司的鼓噪(因为现在的研发咨询公司大多是做研发出身,根本不熟悉前端的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),再加上人的生理惰性:不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方面,而喜欢待在自己原本擅长的舒适区,乔布斯称之为唱片上固定的凹槽——乔布斯年近30岁时曾做过一个关于唱片的比喻:他一直在思考为何人在30多岁就会变得思维僵化、缺乏创新意识,他说:“ 人们被卡在这些固有的形式中,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, 他们远无法摆脱出来。当然,有些人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,永远有一颗孩子般的心,可惜这样的人太稀少了。”
所以学华为的企业大多学错了的方向,混淆了现象和原因,没找到根本原因,在自己本来擅长的地方加劲,当然事倍功半。如同高中里耿直的理工Boy,不在自己只考了50多分的英语和语文上下功夫,而在自己本擅长的90分数学(百分制)上猛下功夫,在高考的PK中当然很可悲。
这些企业继续把精力放在本来不是短板的产品开发/产品实现,进行组织调整,在产品开发(实现)流程上下功夫,学华为如何开会,如何管项目,好像只要学华为就没有了跨部门协调的问题,就没有了官僚化的问题,只要管理非常好就可以出好产品,就可以出爆款,就可以大卖一样。好像华为出好产品是因为没有冲突和矛盾,所以有好的产品出来。实际上在华为有的会议上冲突扯皮也非常多,有时候扯皮扯得会让你觉得很沮丧,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冲突和权力是其中的关键要点。
实际上,华为成功的原因用任正非的话来讲就是“每一步都踏准了节奏”,“宁可白日不战,但一战必胜”,“找准进攻的方向(机会点)后千军万马朝着城墙的一个缺口进发”。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这是华为成功的真正原因,事实上,华为会把80%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战略制定,用户需求分析,机会筛选和构思制定,确定构思优先级,定义产品和生成产品概念上,20%的时间花在产品实现/开发上,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“金字塔管理是适应过去机械化战争的,那时的火力配置射程较近,以及信息联络落后,所以必须千军万马上战场,贴身厮杀。塔顶的将军一挥手,塔底的坦克手将数千辆坦克开入战场,数万兵士冲锋去贴身厮杀,才能形成足够的火力。而现代战争,远程火力配置强大,是通过卫星、宽带、大数据,与导弹群组、飞机群、航母集群……来实现。战争是发生在电磁波中,呼唤这些炮火的不一定再是塔顶的将军,而是贴近前线的铁三角。千里之外的炮火支援,胜过千军万马的贴身厮杀。”
而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往往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懒惰,在产品规划上花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不到20%,只把产品规划当做是每年年底“运动式的一项活动”,没有把产品规划当做一项例行的工作,因而也无法有效的生成产品构思,没有办法对机会点进行排序和筛选,太多机会点进入开发管道,而因为分兵作战,所以一个机会点都突破不了,打了一百口井,每一口井都不出水,结果就是忙而无效:研发人员又忙又没有成就感,团队士气低落。所以,在《孙子兵法》中从来不谈什么以少胜多的奇迹。如果要谈兵力对比,《孙子兵法》的说法是:“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战之,敌则能分之,少则能守之,不若则能避之。”
你有十倍的兵力才可以打包围战,五倍的兵力可以打进攻战,两倍的兵力可以打对阵战,差不多的兵力就必须考虑怎么让敌人分兵,比敌人少就只能考虑防守。任正非深谙此道,要求华为人“找准机会点后,千军万马朝着城墙的一个缺口(机会点)厮杀!”这样难道城墙还会攻不下来吗?难怪华为在进攻新的机会点时往往是:攻必克,战必胜呢。
学华为的企业,到了应该仔细想想的时候了:该学华为的什么,如何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