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日志(二):人品不够,流程来凑?

咨询日志(二):人品不够,流程来凑?

日期: 2017-07-14

今天在飞机上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:为什么在那么多企业里会存在“三个和尚”?   其实企机制的建设就是四化的建设:业务方法流程化组织结构专业化企业管理制度化人员职业化。这就像企业治理的木桶的四块木板,我们应该哪块板短补哪一块,边际效应才会最大?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。

timg.jpg

企业一定要用职业化的人。所谓职业化就是符合岗位技能要求有职业情操和职业道德。  很多企业为图便宜会低成本地去招聘一些不职业化的人。可是,低成本招人,必然高成本地消化。

不职业化的人做事情往往是半吊子,到最后出了问题,将事情做砸了,企业往往不会首先觉得是这个人的能力有问题、态度有问题(因为中国管理者大多喜欢做老好人嘛),而是会设计很多流程(反正在企业中闲人有的是)以及复杂的表格来避免再次出问题。

举个例,

之前我和一个公司合作时发现,他们的一个简单的报销表格竟然弄成了一个复杂的excel,填一个简单报销表要花差不多2小时。我问为什么会设计的这么复杂,他说因为发现有人虚假报销。我说那为什么不把那个人给开掉,而让所有人为那个愚蠢的错误买单呢?

再举个例,

我与另一个公司里做咨询辅导时发现:他们上下班规定打卡,每次打卡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保安站在卡机前。我很奇怪,问什么,这个企业的行政部门说:以前发现有员工代打卡(自己没到,让别人打卡)。我问他们有没有考虑到成本?他们很得意地说:“张老师,你看保安闲着也是闲着,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,没有成本。”我笑了:我指的不是这个。你们有没有想过员工的心理成本啊。研发人员敏感而自尊,他们肯定会想:公司居然连打卡都不信任我。  试问他们会用心地、卖力地为公司效力吗?

我还有一个例,

我见过在一个公司里,公司自己的测试部测完之后,必然找第三方再次测试(测试项目一样),因为他们觉得“他们自己的测试不行”。

在很多公司里,往往是“人品不够,流程来凑“。明明是因为个人的问题,却建立大量复杂的流程、模板、表格来试图弥补。而本土的咨询公司更加推波助澜,乐见其成。因为很多本土咨询公司咨询就等于流程、模板、表格的交付。

让企业所有的人为一个不职业化的错误买单,才是企业最大的成本。

选择罗兰格,选择专业

关注公众号
查看更多分享内容